近日,投資界傳奇人物巴菲特遭遇了一次重大挫折,其投資的卡夫亨氏公司二季報顯示,凈利潤大幅下滑59%,導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損失高達50億美元。這位94歲的投資巨擘,竟被一包“酸菜”背后的食品巨頭拖入了泥潭。
卡夫亨氏,這個曾經(jīng)風光無限的老牌食品廠,如今卻成了巴菲特的“燙手山芋”。其產(chǎn)品線,從芝士通心粉到番茄醬,被年輕消費者吐槽為“博物館展品”,口味過時,缺乏創(chuàng)新。相比之下,競爭對手億滋國際憑借0糖奧利奧等健康零食迅速占領市場,卡夫亨氏卻固步自封,堅持90年代的配方,導致北美銷量連年下滑。
除了產(chǎn)品老化,卡夫亨氏的內(nèi)部管理也問題重重。管理層內(nèi)斗不斷,堪比宮斗劇。巴西私募3G資本在收購后大刀闊斧地裁員降本,卻忽視了研發(fā)創(chuàng)新,導致產(chǎn)品競爭力下降。今年5月,伯克希爾的代表更是憤而退出董事會,直言“這爛攤子老子不伺候了”。
更令人擔憂的是,卡夫亨氏的債務問題。當年280億美元的杠桿收購,至今仍背負著180億美元的債務。每年高額的利息支出吞噬了大部分利潤,研發(fā)費用更是被壓縮到營收的1%以下,遠低于行業(yè)平均水平。這樣的財務狀況,如同騎在共享單車上追高鐵,隨時可能崩潰。
面對這一困境,巴菲特不得不痛下決心,對卡夫亨氏的投資進行大額減記。從2019年的30億到今年的50億,巴菲特已經(jīng)承認這筆投資的失敗率超過70%。伯克希爾在卡夫亨氏的持倉價值,從最初的數(shù)百億縮水至如今的84億,相當于打了三折。
這次失敗給巴菲特帶來了深刻的教訓。他意識到,“控股型投資”并非萬無一失,大股東必須親自掌舵,把控財務和戰(zhàn)略方向。同時,他也警告投資者要警惕“僵尸消費品牌”,即那些研發(fā)費率低、負債率高、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的公司。這些公司看似股息誘人,實則暗藏危機。
巴菲特還提醒投資者要遠離“董事會失控”的企業(yè)。如果股東派駐的董事連財報都無法獲取,那么這樣的企業(yè)很可能存在財務黑箱,隨時可能爆雷。相反,那些管理團隊敢于押上身家的公司,才值得投資者信賴和跟隨。
在這次失敗中,巴菲特付出了50億美元的代價,但他也收獲了寶貴的經(jīng)驗。他告誡投資者:“買生意不是收古董,別為過氣品牌交遺產(chǎn)稅。”這句話,無疑是對所有投資者的深刻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