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空天軍近期迎來了伊爾-76MD-90A戰(zhàn)略運輸機的新成員,這一交付事件標志著自去年底以來該機型首次公開亮相。盡管外界對是否存在未公開的交付批次存在猜測,但官方消息確認,此次交付是近期內首次,且后續(xù)批次將在年內稍后時間到位。
然而,伊爾-76MD-90A的交付速度并未完全滿足預期。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和2024年分別交付了5架和6架,均低于原計劃的8架。這一數字雖然構成了一定規(guī)模,但與歐洲空中客車公司的A400M相比,產量差距依然明顯。A400M在同期的交付量相對穩(wěn)定,顯示出俄羅斯在大型運輸機生產上的滯后。
俄羅斯方面曾表示正在積極擴大伊爾-76MD-90A的生產能力,以滿足國內需求并吸引外國客戶。然而,至今尚未有任何確認的出口合同,這引發(fā)了外界對所謂“產能擴張”真實性的質疑??紤]到俄羅斯有限的財政預算和當前軍事行動的巨大消耗,這一產能擴張計劃很可能面臨諸多挑戰(zhàn)。伊爾-76MD-90A并未被列為國防優(yōu)先事項的重點領域,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其未來發(fā)展的不確定性。
伊爾-76MD-90A的困境也反映了俄羅斯航空工業(yè)的整體現狀。除了戰(zhàn)斗機領域尚能保持一定水平外,其他領域普遍面臨訂單短缺、腐敗丑聞頻發(fā)以及研發(fā)項目拖延等問題。原計劃用新型號替換老舊型號的計劃大多轉向對現有機型的現代化升級,這無疑增加了航空工業(yè)的負擔。
值得注意的是,伊爾-76MD-90A在設計上進行了大幅升級,采用了新型發(fā)動機和航電系統。然而,有消息稱其中部分關鍵零部件仍源自西方國家。盡管面臨國際制裁,但零部件的流入渠道并未完全切斷,這為伊爾-76MD-90A的生產帶來了一定的復雜性。
回顧伊爾-76MD-90A的發(fā)展歷程,其原型機于2012年成功首飛,但批量交付的啟動卻推遲到了2019年。這一長期的延宕不僅影響了項目的整體進度,也為產能提升帶來了諸多挑戰(zhàn)。未來,伊爾-76MD-90A能否實現預期的生產目標,仍需時間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