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關于海上石油平臺物資運輸的重大創(chuàng)新成果引起了廣泛關注。中國海油攜手中信海直與峰飛航空,共同宣布其自主研發(fā)的2噸級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凱瑞鷗”成功完成全球首次海上石油平臺物資運輸飛行任務。
這次飛行試驗由三方聯(lián)合實施,采用了我國自主研發(fā)的“凱瑞鷗”eVTOL航空器。這款全球首款獲得型號合格證、生產許可證和單機適航證的2噸級eVTOL,肩負著將新鮮水果和緊急藥品等物資運送到惠州19-3平臺的使命。從深圳陸地起降點起飛,經過58分鐘的跨海域飛行后,它成功降落在了距離深圳海岸線150公里的平臺上。
傳統(tǒng)上,中國海油在南海海域的海上石油平臺物資運輸主要依賴船運,耗時較長,難以滿足緊急需求。直升機雖然可以運送緊急物資和人員,但成本高昂。相比之下,“凱瑞鷗”eVTOL在運營成本、響應速度、環(huán)保性等方面展現(xiàn)出顯著優(yōu)勢,為遠海物資補給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中國海油深圳分公司協(xié)調部副經理任永怡表示,此次試飛將先進的航空技術與成熟的運營經驗相結合,滿足了海上作業(yè)的真實需求,實現(xiàn)了海陸長距離低空緊急物資運送等多個場景的新突破。這顯示了低空經濟技術在賦能傳統(tǒng)能源產業(yè)方面的巨大潛力。
“凱瑞鷗”eVTOL采用復合翼構型,具備200公里的適用航程和200公里/小時的最高速度,載重能力達到400公斤。針對南海海域的特殊環(huán)境條件和海上平臺有限的起降空間,它成功完成了包括垂直起降、懸停和遠距離跨海飛行在內的多項關鍵測試。峰飛航空高級副總裁謝嘉指出,這充分驗證了大型eVTOL在海洋石油工業(yè)作業(yè)場景下的技術可行性和運行可靠性。
在通航保障方面,中信海直憑借其40多年的通用航空綜合運營經驗,為此次飛行提供了全域協(xié)同與全流程護航。他們精心準備了起降點選定、航線規(guī)劃等工作,并制定了空域清空方案,確保eVTOL在隔離運行模式下安全飛行。同時,他們還依托國內首個數智化塔臺,為此次大型eVTOL遠海試飛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次成功試飛不僅標志著我國在海陸低空物流場景應用中邁出了關鍵一步,也為探索新型航空器在保障海上油氣生產應用場景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未來,隨著低空經濟的蓬勃發(fā)展和eVTOL技術的不斷成熟,這種創(chuàng)新的運輸方式有望大幅提升海上油氣平臺的運營效率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