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的聚光燈下,華為近期舉辦了一場盛大的Pura先鋒盛典及鴻蒙智行新品發(fā)布會,會上驚艷亮相的是其首款闊折疊屏智能手機——華為Pura X。這款新品的問世,不僅進一步壯大了華為的折疊屏手機陣容,也再次點燃了市場對折疊屏技術的熱情。
然而,與此同時,蘋果卻似乎對折疊屏手機持謹慎態(tài)度。盡管有傳聞稱蘋果計劃在2026年下半年推出首款折疊屏手機,但隨后又有消息指出,這一發(fā)布時間已被推遲至2027年,使得蘋果的折疊屏計劃變得撲朔迷離。
在國內市場,其他手機廠商對折疊屏的態(tài)度也顯得頗為微妙。OPPO在2024年全年未發(fā)布任何折疊屏新品,而魅族據(jù)傳已停止大折疊屏手機的研發(fā)。還有兩家手機廠商被猜測已暫停了三折疊產品的研發(fā),其中一家或為榮耀。這些動向不禁讓人對折疊屏手機的未來產生疑問。
回顧折疊屏手機的發(fā)展歷程,自柔宇科技在2018年發(fā)布全球首款消費級折疊屏手機“柔派FlexPai”以來,這一領域已經(jīng)走過了七個年頭。然而,根據(jù)IDC的分析,折疊屏手機在使用場景和消費人群上的吸引力已逐漸減弱,預計2025年將有更多廠商采取觀望態(tài)度,市場策略將更為保守。
曾經(jīng),折疊屏手機被視為國產手機廠商在智能手機整體銷量下滑背景下的“救命稻草”。尤其是在2019年至2023年間,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年均下滑4%,累計下降16%的背景下,折疊屏手機卻逆勢增長,吸引了眾多廠商的競相布局。折疊屏手機售價多集中在8000元至10000元的高端市場,承載著國產手機品牌沖擊高端市場的希望。
然而,隨著市場的逐步發(fā)展,折疊屏手機的增速開始放緩。據(jù)Counterpoint預測,2024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市場出貨量僅為2500萬部,同比增長37%,遠低于2023年的52%和2022年的73%。即便是折疊屏手機市場的領頭羊三星,其2024年第三季度市場份額也同比下降14%,出貨量同比下滑21%。
面對市場的變化,國產手機廠商們陷入了集體焦慮。為了尋求新的增長點,他們不斷嘗試創(chuàng)新,但往往只是圍繞著攝像、電池、5G、高幀率等方面進行微調,缺乏革命性的突破。智能手機的上一次集體創(chuàng)新還要追溯到2018年,當時全面屏手機的興起為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
如今,國產手機廠商們似乎陷入了一個“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的怪圈。他們無法停下腳步,因為一旦停止推出新品,就可能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然而,這種被動的“內卷”也無法為他們帶來實質性的利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頭部廠商或許還有“熬過去”的底氣,但不少中小廠商卻已經(jīng)倒在了比賽結束前。
除了折疊屏手機外,國產手機廠商還曾押注過自拍手機、游戲手機等小眾賽道。然而,這些賽道也并未能帶來預期的回報。以游戲手機為例,盡管曾一度火極一時,吸引了眾多主流手機廠商入局,但如今卻面臨著銷量下滑、市場質疑等困境。即便如此,仍有廠商咬緊牙關堅持在這條賽道上,試圖通過差異化競爭來打破內卷。
在主流市場飽和、創(chuàng)新降速的背景下,國產手機廠商們仍在努力尋找刺激用戶換機的新點。然而,成效卻并不顯著。他們通過促銷、推出新產品、提供免息分期計劃和以舊換新策略等方式來調整戰(zhàn)略,試圖推動增長。然而,面對需求波動和宏觀不確定性等挑戰(zhàn),他們仍需謹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