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補刷了近期很火的兩檔脫口秀節(jié)目,捧腹大笑之余,又深深感受到,時代變了。
剛開始有此感受,是在聽《脫友》中呼蘭的段子。作為哥大畢業(yè)的“高質量男性”,他在表演中鼓吹不要做公司的“承重墻”,要做職場的“雞肋”,還手把手地教員工反PUA領導/老板。
呼蘭的“承重墻”橋段一炮炸場,反響熱烈,獲得普遍的共鳴和廣泛的認同,他也一躍而成為“打工人的最強嘴替”。
類似的橋段在本屆脫口秀中屢見不鮮。兩檔節(jié)目的多個段子里,打工人以“牛馬”自居,視領導為博弈對象,把老板當作“資本”化身。罵老板為打工人說話,與為女性發(fā)聲、反消費主義一起,共同成為本屆最受歡迎的脫口秀題材。
這與我本人,一位70后,自幼受到的教育和一路走來接收的理念,可以說是格格不入。
當了20年的管理干部,管理過別人也被管理過,管理者常用的一些話術,從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到天道酬勤任勞任怨,再到同舟共濟戮力同心,以及“不待揚鞭自奮蹄”,“把公司當自己家”,“有為才能有位”······以上耳熟能詳?shù)姆N種,對新生代打工人,大約已經(jīng)不好使了。
看到另一檔節(jié)目付航奪冠,“時代變了”的感受就更為強烈。
許多人把付航視為星爺接班人,他們確實有諸多共同點。周星馳破天荒地為付航奪冠發(fā)圖祝賀,更有幾份親自加冕的意味。
如果把《喜劇之王單口季》中付航的全部表演組合在一起,一個完整、統(tǒng)一、充滿戲劇性的小人物形象就此誕生,恰如周星馳自傳式電影《喜劇之王》的濃縮版姊妹篇。
在尹天仇的身上??梢钥吹街苄邱Y曾經(jīng)窮困潦倒、遭遇冷眼與嘲笑、被女神無視的往事。
在舞臺上,也可以看到付航曾經(jīng)作為差生、廢物、舔狗、保安的往事。
都用最低的身段來復刻小人物的境遇,都用悲憫的心態(tài)來共鳴小人物的情感。由付航想到周星馳,自然而然;付航的表演拿到“喜劇之王單口季”的冠軍,渾然天成。
但是,付航不是周星馳。所有的相似相通之處,掩蓋不了他們的本質區(qū)別。
尹天仇與其他周星馳的小人物,最后都走上了經(jīng)典的屌絲逆襲模式。無論往事多么不堪,總能通過努力奮斗,自強不息,終于功成名就,抱得美人。
本質上,周星馳演繹的小人物,接受大人物的邏輯,復制大人物的路徑,最后加入大人物的陣營。
而付航演繹的小人物,并非如此。屌絲沒有逆襲,勢利眼不會被打臉。付航的小人物,不接受大人物的評判標準,不走大人物的老路,當然也沒有加入大人物的陣營。
但小人物依然是個人物,就算被叫“臭狗屎”,依然可以坦蕩大聲的說出“爺爺在此”。
不追求打臉的爽感,不冒犯其他任何人,在此前提下,付航版小人物仍然可以做到完全的自洽,一點也不內耗。這是真正的inner peace,眾生平等。
被女神無視的尹天仇,內心的臺詞是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被女神無視的付航,則在舞臺上一笑而過:在我的劇本里,你殺青了。
你覺得我?guī)?,那是我給你的福利;你覺得我丑,那是我對你的懲罰。我自洽,你隨意。付航版小人物,堪稱“自洽天花板”。
星爺版小人物與付航版小人物之間,形似而神不似。反倒是前述甘為雞肋拒絕內耗的打工人,與付航版小人物之間,形不似而神似。
不無巧合的是,被許多人視為付航最大對手的劉旸,則是更為傳統(tǒng)的努力型打工人代表?!皟染硖旎ò濉陛斀o了“自洽天花板”,仿佛是一個隱喻,折射出時代變遷。
從高速發(fā)展到高質量發(fā)展,中國經(jīng)濟正處于轉型陣痛期。在相似的階段,鄰國遭遇過“資產(chǎn)負債表衰退”,經(jīng)歷過“失去的二十年”,誕生過“平成廢柴”。
究其因,無非是經(jīng)濟過了騰飛期,機會逐漸減少;社會步入穩(wěn)定期,階層日益固化。努力帶來的回報邊際遞減,內卷帶來的惡果倒是與日俱增。而數(shù)十年騰飛期打下的良好經(jīng)濟基礎,又為“躺平”提供了物質保障。
作為70后,我們那代人,從農(nóng)村放牛娃、小鎮(zhèn)做題家,一步步走到省會二線、北上廣深,生活質量的天壤之別,既來自于時代紅利,也受益于自身努力。因此我們看到尹天仇對著大海喊“努力!奮斗!”,很容易共情。
但00后大多數(shù)一出生就在已經(jīng)發(fā)展起來的城市,起點就是70后的終點,下限已經(jīng)不低;成年遇到經(jīng)濟轉型期,上限遠沒有70后那么高。他們更容易接受追求自洽拒絕內耗的付航,也很合理。
從積極的一面看,新一代更珍視內心的感受,更注重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更講究人與環(huán)境的和諧,更有希望朝著馬克思所說“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這個最終目標靠近,何嘗不是一種進步。(本文首發(fā)于鈦媒體App,作者|胡潤峰,編輯|劉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