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盛發(fā)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揭示了美國散戶投資行為的新動向。散戶們正逐漸從諸如加密貨幣、人工智能、零售和量子計算等較為邊緣的投資領域抽身,轉而將目光投向更具市場號召力的大盤藍籌股,如Palantir、AMD和TransDigm等知名企業(yè)。
據(jù)高盛數(shù)據(jù)顯示,散戶交易量在過去一年中顯著增長,一度占據(jù)了標普500指數(shù)總成交量的近三分之一,成為股市中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這股潮流最初由模因股的熱炒所帶動,但隨后迅速擴展至科技藍籌股和核心權重股,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投機氛圍。高盛編制的投機交易指數(shù)最近已攀升至114的高位,預示著散戶主導的市場投機情緒仍在不斷升溫。
高盛分析師John Marshall特別指出,過去一個月內(nèi)散戶凈買入量最大的25只標普500成分股可能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這些股票不僅成交額巨大,市值占比也相當高。報告建議投資者密切關注這些股票的看漲期權,因為散戶的集中買入可能會觸發(fā)“伽馬擠壓”效應,即期權做市商為了對沖風險而被迫買入標的股票,從而進一步推升股價。
與此同時,專業(yè)投資者也在“害怕錯過”的心理驅動下,紛紛通過期貨、掉期和期權等金融工具加大倉位,以期在散戶驅動的上漲行情中分得一杯羹。高盛策略師認為,美聯(lián)儲可能于9月降息的預期以及融資利差的溫和上升,為美股市場的進一步上漲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板塊分布方面,散戶明顯更傾向于科技股和非必需消費品股,而對房地產(chǎn)和公用事業(yè)等板塊則相對冷落。以科技行業(yè)ETF為例,近20%的交易量來自散戶投資者,這一比例遠超歷史平均水平,顯示出散戶對科技股的強烈偏好。
高盛的這份研究報告不僅揭示了散戶投資行為的新趨勢,也為投資者提供了寶貴的市場洞察。在散戶主導的市場環(huán)境下,如何把握散戶的投資動向,成為投資者需要關注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