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市蕭山區(qū)銀隆百貨負一層,一家名為“嗨妮牛肉麻辣燙”的店鋪在周六午餐高峰時段竟未現(xiàn)火爆場面,座位空置過半,令人驚訝的是,這竟是海底撈推出的首個麻辣燙品牌門店。
自2024年8月海底撈宣布實施“紅石榴計劃”,旨在探索多品牌戰(zhàn)略布局以來,其副牌開店進程顯著提速。海底撈在火鍋主業(yè)之外,已推出涵蓋烤肉、烤魚、炸雞、麻辣燙等八大副牌。
“嗨妮牛肉麻辣燙”作為最新成員,卻未在消費者中掀起預期熱潮。顧客木木專程探店,卻發(fā)現(xiàn)門店設計雖采用高飽和度配色,卻難以直觀聯(lián)想到海底撈品牌。店內(nèi)雖設有免費小料臺及海底撈同款飲品,但口味及服務體驗卻未能滿足木木這位海底撈忠實粉絲的期待。
嗨妮麻辣燙的口味相較于市面上的其他品牌略顯清淡,被木木形容為“類似海底撈袋裝火鍋底料煮出的味道”。門店管理混亂,菜品標簽與實際不符,補貨速度慢等問題也影響了顧客體驗。價格方面,嗨妮人均消費30元,高于楊國福、張亮等知名麻辣燙品牌。
海底撈的多品牌布局不僅限于麻辣燙。自“紅石榴計劃”啟動以來,已推出包括炸雞品牌“小嗨愛炸”、自助旋轉小火鍋“佛派·甄鮮小火鍋”、烤魚品牌“喵堂主麻辣烤魚”等多個副牌。其中,烤肉品牌“焰請烤肉鋪子”擴張速度最快,但多數(shù)副牌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如“喵堂主麻辣烤魚”、“佛派·甄鮮小火鍋”等僅開設一家門店。
海底撈的這一系列動作,反映出其在火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背景下的自救策略。一方面,內(nèi)部因盲目擴張導致虧損,增速放緩;另一方面,外部環(huán)境變化,中高端餐飲遇冷,性價比成為消費者首要考量。頭部品牌紛紛降價,海底撈也不得不尋求新的增長點。
此次海底撈在副牌業(yè)務上更加注重資源復用性,如共享供應鏈,以牛肉為主打食材,降低進入新領域的成本。同時,將極致服務作為核心IP,促進主品牌與副牌業(yè)務間的用戶轉化。焰請烤肉鋪子便復制了海底撈的服務模式,提供額外服務,并綁定海底撈會員系統(tǒng)。
盡管海底撈副牌業(yè)務成效尚待觀察,但這一輪嘗試無疑顯示出其在多品牌、多業(yè)態(tài)探索上的決心。面對市場競爭,海底撈能否通過副業(yè)實現(xiàn)自救,還需市場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