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激烈競爭中,毫末智行,一個由長城汽車孕育而出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曾自信滿滿地宣稱自己為中國量產自動駕駛的領頭羊。然而,現(xiàn)實卻呈現(xiàn)出另一番景象。
近期,毫末智行遭遇了多方面的挑戰(zhàn)。一方面,競爭對手如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紛紛上市,開啟了新的商業(yè)化篇章。另一方面,毫末智行內部也傳出了人員優(yōu)化的消息,盡管公司回應稱這只是正常的組織架構調整,但市場對此反應敏感。
更為關鍵的是,在訂單層面,毫末智行也遭遇了挫折。原本被寄予厚望的長城魏牌全新藍山的智駕訂單,最終卻花落另一家自動駕駛供應商元戎啟行。而且,長城汽車還領投了元戎啟行的C輪融資,這無疑給毫末智行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毫末智行的誕生,可以說是含著金湯匙。自2019年從長城汽車智能駕駛部門獨立出來后,就獲得了包括美團、首鋼基金、高瓴創(chuàng)投等多家知名企業(yè)和機構的投資。然而,在自動駕駛這個競爭激烈的賽道上,即便是金湯匙出身,也并不意味著就能一帆風順。
毫末智行雖然憑借HPilot智駕系統(tǒng)成功落地了超20款車型,但這些車型幾乎全部是長城旗下的產品。雖然毫末智行也與其他主機廠簽訂了合同,但公開披露的進展并不多。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毫末智行的商業(yè)化進程。
與此同時,自動駕駛行業(yè)的需求端也在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L2++的方案產品開始卷價格,大疆等企業(yè)的低價方案給市場帶來了新的風向。而華為、元戎、小馬等做高階智駕的企業(yè)則能夠快速上位,贏得了主機廠的青睞。
毫末智行并非沒有機會落地高階智駕。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毫末智行卻多次“跳票”。原本計劃在長城魏牌摩卡DHT-PHEV激光雷達版上搭載的城市NOA智駕,最終并未如期開通。而后來,魏牌全新藍山的智駕訂單又被元戎啟行奪得,這無疑給毫末智行的未來發(fā)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面對這樣的困境,毫末智行需要尋找出路。優(yōu)化組織架構可能只是其中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回歸到技術和產品的打磨上。當前,高階智駕行業(yè)最熱門的一個關鍵詞就是“端到端智駕”。然而,在這個領域,毫末智行可能走得相對保守了一些。
長城汽車方面已經實現(xiàn)了全場景NOA的全國開城,但毫末智行的城市NOA卻尚未開通。長城還與華為簽署了《智能化生態(tài)合作協(xié)議》,并且傳聞Momenta已獲長城端到端方案的一個車型定點。這進一步加劇了毫末智行的競爭壓力。
現(xiàn)在,對于毫末智行來說,最緊迫的問題就是早日打磨出高階智駕產品,并進一步開發(fā)自家端到端智駕產品。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wěn)腳跟。
不過,盡管面臨諸多挑戰(zhàn),但毫末智行的上市計劃仍在穩(wěn)步推進中。今年上半年,毫末智行就接連完成了兩輪融資。而且,長城作為毫末智行的大股東,雖然也投資了其他自動駕駛企業(yè),但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幫助毫末智行更好的發(fā)展。
在未來的發(fā)展中,毫末智行需要更加專注于技術和產品的打磨,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只有這樣,才能在自動駕駛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zhàn)的賽道上走得更遠。
同時,毫末智行也需要更加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不斷調整和優(yōu)化自身的戰(zhàn)略。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